优惠论坛
标题:
21点算牌法的十个技巧
[打印本页]
作者:
闲来信步
时间:
2013-7-31 18:15
标题:
21点算牌法的十个技巧
一、看不到的底牌,则全认为是10点
4 B/ k! I8 d" q+ x0 X
基本上对21点来说,底牌都认为是10点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这个10点中包括了10、J、Q、K共16张牌,这个在全部牌中占30%。
4 @, F e4 |3 G
也就是说3张牌中就能抽到一张10点。这样底牌是10的可能性要比其它牌的可能性大很多。所以说,把底牌认为是10点,从长远来讲赢得可能性比较大。
+ B, Z0 d. L0 G" l" k1 f# |- P
6 c" b: f& [5 `/ |; o& H/ ~6 m
二、12比16更有利
) R1 k) G" Z6 i: g* r3 y
庄家会一直抽到17点以上为止,最后为16的点数是不可能的。对于庄家来说一定是17点以上或者超过21点。
$ H8 |7 d8 l- C7 f
因为这样,闲家手中的牌如果是16点以下的话,就没有了任何区别。而且,12点比16点更强的理由是在16点的时候,再抽牌时容易超过21点。
" a, Z9 U! L5 a* U! H! g
为什么说容易超过21点呢?闲家手中有12点的时候,再抽到10点的概率是30%。
6 y* W- \& j4 T3 R5 m. R" h8 K
如果闲家手上有16点的话,再抽一张6点以上的牌就会超过21点。这个概率是60%。也就是说16点和12点比起来,再抽一张牌会超过21点的概率在2倍以上。所以说12点比16点强
! i1 Q9 c( e! W7 W
三、手上有12点,庄家牌面上是6点以下的话,不再跟进
* ?* } X, o+ ^5 {) V
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6点以下的话,庄家会很容易超过21点。Ace除外。
& b) G( n/ e2 B8 c. J* Z. e0 m
这个原因是,如果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6点以下的话,庄家的底牌认为是10点。这样庄家就会有16点在手,因为是17点以下,所以必须再要牌。抽出10点的话就会超过21点。这个在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2点时也同样。
# ~" v4 `' E# H( b" k
闲家的手上有12点以上的话,下次抽到10点后也会超过21点。所以说就算闲家的手上有12点,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6点以下的话,停牌是最好的选择。
" U0 G9 S( s- w, U: Q1 V1 b
( x! T& ]# ?: a& |4 O% Z$ f) j
四、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7点以上的话(包含Ace),就只有拼17点以上了
0 F5 _- P) i, R" I) Q. b, g3 P
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7点以上的话,假定底牌是10点,加起来就是17点。这样庄家不会再超过21点,闲家没有17点以上牌的话就不可能赢。
9 T n' @! g' M$ u- k
五、手上有9、10、11点的话,根据庄家的牌来考虑是否双倍
6 _" [; i. R* g. i0 n- [
闲家手上是9、10、11点的话,看下次抽到10点的可能性来决定是否双倍。双倍就是宣布只能再抽最后1张牌,但筹码可以加倍。
% z% }, R2 [! [* i# \
什么时候能双倍很重要。只有在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不包含Ace时是6点以下的情况下才行。
# _* z9 e7 ^6 w0 V" h
因为假定庄家的底牌是10点,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6点以下的话,没有达到17点而必须再抽一张牌。这样超过21点的可能性很高。
8 W7 i# {$ K. p: Y6 k8 ?4 |' Q g
所以说,闲家的手上有9、10、11点,而庄家手上是6点以下时,就是双倍的最好机会。
/ a- E ^* n' c* H3 D( @
0 F7 B2 P: w0 _+ h$ P- Y1 @- U) `
六、如果手上有Ace一对或者8一对的时候应该分牌,如果是5一对或者10一对的话不要分牌
# k0 u8 \) D( |6 {
Ace一对的时候,下次可能抽到10点,所以分牌很有利。分牌就是闲家在最开始抽到同样的牌时,可以把牌分开,能各自单独成为一手牌。
, q8 I: j. c$ u! z9 I; m, Z
8一对的时候,不分牌的话就是16点,下次抽到10点的话就超过21点了;而8一对时分牌的话,下次抽到10点的话就是18点,非常有利。
; z" I& L- K: h
5一对时,合计是10点,下次抽到10点的话就是20点了,不分牌的话有利;如果分牌的话,下次抽到10后就是15点了,再抽到10的话就会超过21点了。所以,5一对时不分牌有利。
8 L8 U% K+ [1 P- U1 i4 P3 L O$ |
再者,10一对的话,已经是20点了,就没有分牌的必要了。
( z4 W4 n. R: i/ s4 E
/ M% {$ J8 B C- M4 C6 a
七、11以下的话,一定再要牌
4 _: R' [2 N. c7 W8 L- }, A
10点以上的牌只有Ace。所以说手中是11点以下的话抽牌绝对不会超过21点的。就算11点后抽到Ace的话,也会按照1点来计算,不会超过21点的。
' f) h" f9 }0 t" @, E9 W1 x
所以,手上有11点以下的话不需要考虑,直接抽牌就可以了。
$ H* J* S$ }2 @ S
$ c6 I9 T, F* [
八、Soft17点以下的话需要看看庄家的牌决定是否抽牌
Y' e! I3 R2 b X8 L- ?
Soft17点就是Ace作为11点来计算时总点数达到17点的情况,比如说抽到Ace和6点时。
$ @% z5 [: p4 w: b" i
基本上Soft20点(抽到Ace和9点)以下的话,下次就算抽牌也不可能超过21点的。这是因为Ace是可以作为1点来计算的。
7 a/ |* p8 z' u& t: d
这里闲家的手上如果是Soft17点以下的话,就像上面“三”中说的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如果是6点以下的话,停牌,如果是7点以上的话,请继 续抽牌。这个原因就是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如果是6点以下的话,就像上面“三”中说的庄家很容易超过21点的。
+ V ^8 v" I- @& n
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如果是7点以上的话,就只有拼到底了。例如Soft16点(Ace和5点)的时候,下次抽到的点数如果是2、3、4、5点这样的小点的话,就变成非常有利的牌了;反过来就算抽到大点数的牌也不用担心超过21点。
) b, W3 O% X0 F" l
所以庄家手上是7点以上,而且闲家手上是Soft17点以下的话,请放心抽牌。
3 Z- n# a" y' D2 y! @# W
对于Soft17点时是否再抽牌这个事来讲,理论上还是抽牌比较有利。
: Y% L8 \5 M% P2 F
p8 V) g+ p' m. o
九、基本上不要用保险
: z9 F b1 g: w# p! F( \5 [" K
庄家的UP牌(牌面向上的牌)是Ace的时候可以用保险。
& _4 O6 L% |1 l) u
保险就是庄家如果是21点的话可以加个保险。这样只输掉一半。
- p4 W2 d f8 m' ]9 O, l+ H
猜测庄家是否是21点来加保险的情况,这个最好不用。这个原因就是底牌是10点(10、J、Q、K)得概率是13分之4,也就是30%。
2 d! u' M$ b/ Z/ ?" x' n* e2 K( d3 D# x
庄家是21点时,分配是2比1,对闲家来说不利。所以说最好不要用保险。
+ [7 }" }0 r" _* N% q' M% Q/ |; Z
十、在这里基本上无法使用算牌法
" a8 G9 Y5 ^0 H
算牌法就是给以前出过的牌加上点数,然后用点数来计算以后下多大的筹码的方法。
1 x. d h2 t! ^+ ?4 N" C1 n% B
比如说Ace、10、花牌是“-1点”,7-9是“0点”,2-6是“+1点”的话,把打出来的牌的相应的点数加起来,合计是正的话就对闲家有利,可以多押筹码。相反是负的话就少押筹码。
+ p* @ U' V2 {6 ]7 e6 f
这个方法在实际的DC确实可能有效,但在网上DC大多不好用。
6 n% i" y% h% o
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网上DC是1把牌就从新洗牌或者是不定期的进行洗牌。只有知道是什么时候进行洗牌的话,才能把这个方法发挥威力
作者:
闲来信步
时间:
2013-7-31 18:16
顶下............感觉不错...
作者:
闲来信步
时间:
2013-7-31 18:16
多学点 应该用的上
作者:
vdxkxh
时间:
2013-9-15 12:51
提示:
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
yan1200
时间:
2013-9-17 22:02
方法很好,学习学习。现学现用。
作者:
hangaibing
时间:
2013-9-17 22:46
回复
2#
闲来信步
; @) g' ^$ M5 \6 w" K& C) h
( F5 @' u- f+ U7 A; n
: s# O5 B7 H- K7 v- T8 I( d
我仔细的看了下,觉得还不错。
作者:
想赢得喊停
时间:
2013-10-22 16:43
值得学习一下用得上
作者:
丘陵冬
时间:
2013-10-22 17:15
我刚试了好像没什么效果
作者:
jbbqhy
时间:
2014-3-9 11:40
看看算牌技巧
作者:
4466
时间:
2014-5-8 18:17
方法不错啊,学习了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s://tcelue.cc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