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 V! q* y& h; M 我在电影院二刷的时候,从他们两个人开始搬家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停不下来地往下流。从群租的隔断房,搬到了半地下室,小晓趴在小小的窗户努力地看着外面的阳光,见清却带着耳机,逃避现实,沉浸在游戏里。他们分手的时候,小晓给见清留了半份面,也把一年前从家里带过来的辣椒酱给见清盛好了。 9 {7 y+ m8 b T8 E9 Z% L# M( s( l; U" l 4 ~- |/ U) W5 }; e 她走的时候,含着眼泪和见清说,见清,我走了。 6 ?# v0 s: D# z 8 @( r# g! ^8 n+ a 那一刻小晓还没有真的失望,她渴望见清把她留下来,因为真正的离开,是不会这样不舍地说出,我要走了。而见清呢,他应该没有听到小晓说的那句,见清,我走了。他听到关门声,摘下耳机是愣住了,又环顾四周,才追出去的。最后,在地铁站,两个人隔着几米的距离,沉默着,小晓在等见清冲上去,见清却犹豫了。他不是不爱小晓,而是他觉得自己什么都给不了小晓,他没有勇气冲上去,他甚至怀疑,小晓没那么爱他。* `4 S( [" L! x8 B
' |/ h$ u2 x+ B2 {5 s
3 c7 T7 ]' ?- j& k' G, ] 于是几年后的重逢,他问小晓,如果当时你没走,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。小晓给他的答案是,如果当时你有勇气上地铁,我会跟你一辈子。8 x. X" {3 |, ^, _; T
. C! U5 D7 p/ A- \0 i/ `* y 这一切都足够明了,不是小晓错过了见清,而是见清错过了小晓。 5 T% D9 b# Z. e X: i: u: h( _2 l+ [8 P Z( h" r7 B/ i! x
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想到了另一部周冬雨主演的电影《同桌的你》,同样是一部女孩用青春教男孩成长的电影。 0 T$ m3 S7 q! [$ w" ^ b! O# U) ]( N' v3 J/ g, M8 k. G) [
我记得那部电影有篇影评是这样说的:女人对男人的爱,近乎母亲对幼子的爱,包容他所有的幼稚、怯弱、不担当,如贝蚌孕育珍珠,爱起来都是生疼生疼的。而同龄男孩比女孩晚熟得多。/ U! {# H# n# x5 O$ R$ f0 q
9 m, T* r0 [9 X$ P9 x% P 当年林更新饰演的林一是如此,《后来的我们》中井柏然饰演的林见清也是如此。直到电影最后两个人的释然,见清才明白,当初小晓和他分开真的不是因为他穷。只是他意识到的太晚了,晚到再也回不去了。电影的最后,见清父亲的信中有这一句话,这些年他好像长大了,我知道那都是因为你。 K8 w: M" t! E* e8 o
* z. y. j3 Q L# S
. ^; Y' H s% ^1 l2 X4 u( F* ~! o, W' ?+ r
大概这就是青春的代价吧,总是在失去后,才明白该如何去爱一个人。 * E2 T1 {7 J& n( V; Q